臺南藝術大學論壇:從《風櫃來的人》談城市的流變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-------從侯孝賢, 蔡明亮, 再到賈樟柯

  至1980年以來,台灣都市影像的一路發展,產生一種自我與現代價值的拉鋸與掙扎。侯孝賢《風櫃來的人》,透過年輕人的城鄉流徙過程,呈現自我與現代性價值的衝突。建築大樓裡的「彩色螢幕」,意味著現代都市人際間的嘲弄與冷漠。2002年蔡明亮的《天橋不見了》,藉由已看不見的天橋,對照觀眾過去的經驗,為台灣現代都市的失根所悵然。片中人群對天橋的遺忘,表徵一種集體記憶的失憶狀態,都市中的人們隨著都市的流動,失去了認同點與集合關係,產生原子化疏離。同樣正面臨現代性轉變的中國大陸,其更為一種爆發性、劇烈性的強度。社會的瞬息萬變,所指的不只快速,更具多元。如賈樟柯《三峽好人》中正被拆解的公寓殘牆裡,直接表現窗外建築物的崩解狀態,強烈的視覺語言,對照著《風櫃來的人》的窗內景框,震撼力與控訴性更為驚人。

主辦單位:高雄市電影圖書館
協辦單位:串門企業有限公司
承辦單位: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藝術管理所
主講人:林木材先生、孫松榮先生

時間:民國97年6月21日星期六13:40~17:20
地點: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3F放映廳
13:40~15:20 《風櫃來的人》影片欣賞
15:20~17:20 座談
活動流程:
13:40~15:20 《風櫃來的人》影片欣賞
15:20~17:20 座談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uthmov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